2022湖南教师资格考试:从初中到大学,酸和碱的那些事儿
在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,酸和碱是我们总会围绕的两类物质。但是随着对于化学知识学习的深入,对于酸和碱的定义慢慢就不那么清晰了。在学习的不同阶段,它们似乎有着不同的含义。尤其,当我们涉及了大学知识的考察,对于酸碱的判断就更加的复杂。今天,老师就带大家一起整理一下,从初中到大学,学习到的关于酸和碱的不同的定义。
一、初中阶段
在初中阶段,当学习的电离的相关知识之后,就开始对酸和碱进行定义了。我们定义:在水溶液中,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,称为酸;在水溶液中,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都是氢氧根的化合物,称为碱。这也是很经典的酸碱电离理论。
二、高中阶段
在高中阶段并没有明确给出酸和碱的新定义,但是随着水解过程的学习,开始明确有些盐的溶液,也可以呈现出酸性或碱性。
三、大学阶段
在大学阶段,更多地学习了一些理论,因此对于酸和碱的定义就更加宽泛了。由于在高中阶段水解过程导致的一些物质呈现的酸性或碱性,没有明确的解释,但是大学中的理论,就可以很好的解释。在大学中考的比较多的主要是酸碱质子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。
酸碱质子理论:凡是能够给出质子(H+)的物质都是酸;凡是能够接受质子的物质都是碱。在电离理论的基础上,扩大了酸和碱的范围,能够解释一些早高中阶段水解过程导致的溶液酸碱性的问题。
酸碱电子理论:酸是电子的接受体,碱是电子的给予体。在酸碱质子理论的基础上,进一步扩大了酸与碱的范围。
因此,要去判断酸或碱,酸性或碱性,需要根据不同的学段的学习要求,结合不同理论进行判断。

湖南公职类备考QQ群汇总